找到相关内容13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定是什么

    。   观:一心观想,坚犟意志。   觉:感觉敏锐,思绪空明。   同:无限可能,创意无限。   禅定的种类   禅定的种类很多,《瑜伽》卷十一《三摩多地》中归纳为四类,即静虑、解脱、等持、等至。   一、静虑(禅那)   静虑,为梵语“禅那”之汉译,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、正审思虑之意。静虑有四种,就是通常所说的四禅。   (一)初禅,离生喜乐。即离欲界诸恶不善法(身恶、语恶),有寻有伺,于寻伺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667513.html
  • 南传小乘部执

    中间静虑。(此与一部案达罗同执﹔一八、七)  (一五)有中有。 (此下三则与东山住同执﹔八、二)   (一六)命根非色。 (八、一○)   (一七)阿罗汉因谤他宿业有退。 (八、一一)   (一八)福业... (三)静虑等中一心多时相续。 (二、七)   (四)佛语皆是出世。 (二、一○)   (五)唯有贪心得解脱。 (三、三)   (六)解脱渐次解脱。 (三、四)   (七)第八人 (初果向) 无五根。...

    何载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370894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概说(2)

    可摄入波罗蜜多,如藏文《摄大乘论无性释》说,菩提分法是波罗蜜多等流故。神通可摄入四摄,因神通为四摄之助伴方便故;亦可摄入波罗蜜多中之静虑波罗蜜多。故一切菩萨行可略摄为波罗蜜多与四摄,前者自利相显,后者利他相胜。   2、六度与四摄   六度者,谓施度、戒度、忍度、精进度、静虑度、慧度。   施,谓菩萨于自身财物,乃至一切,无所顾惜,随所希求,即行惠与,而三轮清净。可略分为三:财施、无畏施、法施。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147870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·真实义品》—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

    又佛世尊为彼散他迦多衍那作如是说。散他苾刍。不依于地而修静虑。不依于水不依于火不依于风。不依空处不依识处。不依无所有处不依非想非非想处。不依此世他世。不依日月光轮。不依见闻觉知。不依所求所得。不依意随寻伺。不依一切而修静虑。云何修习静虑苾刍。不依于地而修静虑。广说乃至不依一切而修静虑。散他苾刍。或有于地除遣地想。或有于水除遣水想。广说乃至或于一切除一切想。如是修习静虑苾刍。不依于地而修静虑。广说乃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1084343.html
  • 略论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

    离四句故。若知一切法,无非即心自性,仍可四句而诠显之。何者?梵语禅那,此云静虑,静即是定,虑即是慧。静即止,虑即观。静即寂,虑即照。是故定慧也,止观也,寂照也,皆一体而异名也。或谓寂照约性,余二约修,...禅观异,然必止息异缘,专观彼佛,则仍与止观同,亦仍与静虑同也。念法门者,例此可知。若念实相,虽托他果佛为异,然终无两种实相,究竟是同。若持名号,一往亦与禅观异。然无论解与不解,而所持之名,当体无非一境三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449209.html
  • 禅定之种类

    )等教典为依据,对通于世出世间、大小乘禅法的基本内容、方式方法、修学历程作系列介绍,以飨读者。先说禅定的种类。禅定的种类很多,《瑜伽》卷十一《三摩●多地》中归纳为四类,即静虑、解脱、等持、等至。现分述如下:  一、静 虑  静虑,为梵语“禅那”之汉译,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、正审思虑之意。静虑有四种,就是通常所说的四禅。  (一)初禅,离生喜乐。即离欲界诸恶不善法(身恶、语恶),有寻有伺,于寻伺未见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039498.html
  • 《异部宗轮论》简介

    中有。诸预流者亦得静虑。如是等是本宗同义。此四部末宗异义者。如如圣谛诸相差别。如是如是。有别现观。有少法是自所作。有少法是他所作。有少法是俱所作。有少法从众缘生。有于一时二心俱起。道与烦恼容俱现前。业...世第一法定不可退。预流者无退义。阿罗汉有退义。非诸阿罗汉皆得无生智。异生能断欲贪嗔恚。有诸外道能得五通。亦有天中住梵行者。七等至中觉支可得。非余等至。一切静虑皆念住摄。不依静虑。得入正性离生。亦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747183.html
  •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

    是明人。  外缘与第一种住相应时,定心的人能见到其余境界则令心不散乱,对所缘境要坚住守持,令心不断绝,从而是因自己思惟(随法行种性)或从他人教导(随信行种性),于静虑(定)法而起加行,即为明人。  ...。  于作意乱中,复有其乱相。于乘及静虑,初二应除遣。  我们应当知道,在修定缘境时,其四种作意和所缘境之九种差别的相互关系是:坚执不散是励力荷负作意,因为这是初用功力而荷负之故:次正流、覆审、转得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0.html
  • 音声持名入定可行性之探讨

    :寻伺已语非不寻伺,身表亦应寻伺已作,非不寻伺。上三静虑寻伺灭故,无身语表。   身体与语言表现于外的形象、动作,皆必须有寻伺存在。由于寻伺二心所从二禅以上即不能发挥功能,因此二禅以上,并无身表与...毗婆沙论》卷四十二所述:  此中略有三种分别:一自性分别,谓寻伺;二随念分别,谓意识相应念;三推度分别,谓意地不定。慧欲界五识身,唯有一种自性分别。……欲界意地具三分别,初静虑三识身,唯有一种自性分别。……...

    大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450945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2)

    ,成就了与三摩地和谐一致的不可动摇的轻安,心念可以稳定的保持在观修对境之上,此时获得了止定,止定乃包含于初静虑准备阶段之中。(见表)  静虑与无色定  一旦依此教法获得了止定,将循序渐进的从三界、九地...无边处地  8、无所有处地  9、有顶天  基于修持禅定的因缘,将获得转生色界或无色界天人的果报。  七种作意  关于如何展开静虑的修持,进入禅定,在无著大师的《大乘阿毗达磨集论》中说:   谓由七种作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59030.html